游戏与家庭教育

在对于孩子日常时间的争夺上,家长往往是输给游戏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多社会新闻上看到。

刚刚在头条上又看到了一个孩子因为玩游戏导致成绩下滑,进而与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从自家楼顶一跃而下的惨剧。评论区的批评大概分成两部分,一方认为都是网络游戏的错,就应该一禁了之。这种观点已经统治了中国近二十年了,广大80、90后深受其害,由此输出的社会产品就有“雷电法王杨永信”。另一方则是近年逐渐获得发声资格的80、90后的观点,他们由于深受前一种观点的伤害,所以不时会发出“管管孩子,救救游戏”的呼声,认为这种社会现象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



第一种独断论的伤害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的阴影了,对它的斗争早已经白热化;但第二种声音也由于其对关键问题的回避导致根本难以让家长们接受。关键问题是什么?关键问题是家长们发现自己根本就管不住孩子,根本问题是就连学校也发现自己根本就管不住学生,以至于只能实行封闭式管理来隔绝内外。这不是他们有没有花时间、有没有尽心、有没有努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的问题,他们又怎么会不尽心呢?这是他们在费尽心力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的问题。

游戏是什么?游戏就是通过调整数字来调控人的爱欲,游戏就是活着的商品。游戏商以调控人的爱欲结构为盈利手段,以给人提供快速可见的满足为经营目的,在如何调控人的精神结构上,他们比教育家、医生、家长、精神分析师还要专业,因为他们可以雇佣这些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完善他们产品的结构。回顾电子游戏史,游戏的视听水平、玩法模式、函数公式早已经过了无数次的迭代升级,其发展速度是指数级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就不用说万年难变的家庭教育了,就连当代学校教育的模式也已经有百多年了。同样是一对多的调整孩子的精神世界,为什么游戏能够发展的这么快,而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进展却如此的缓慢?是因为集中程度不够吗?是因为专业化不够吗?是因为没有利益驱动吗?是因为多元的利益结构矛盾吗?是因为家长们对教育的不反思吗?还是因为教育资本与游戏资本的合谋或矛盾?

不管如何,面对越来越专业化的游戏商们,教育者们确实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滴灌了,大水漫灌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无奈的被卷走。游戏内部的奖惩机制是以分钟为单位的,三十分钟一局的《王者荣耀》,赢了就升级,输了就掉段,更别提一局游戏内部的激励机制了。那么教育呢?我们的激励呢?以月为单位的激励都是少的,更多的是以学期/半学期为单位的激励,这实在过于迟缓了。

显示评论 (0)

文章评论

相关推荐

《银河护卫队3》观影记

上周和相亲对象看了《银河护卫队3》,老实说这是一部漫威的爆米花电影,在朋友圈发十来个字就能讲完观后感了,实在没必要到写篇博客的程度,而且我也很久没写博客了,文字絮絮叨叨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但谁叫这次相…

生殖的历史

动物的生殖驱动 发情期 全年发情期的人类 全年发情期 = 没有发情期 人的生殖驱动的建构 发情的启动 性化 男性认同 女性认同 美 欲望的投射 爱情 人的生殖驱动的解体 女性主义